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会员风采

强国复兴薪火传(管理学院工会丁悦)

 

我曾经在出差途中经过中华世纪坛,从北京西站搭地铁9号线至军事博物馆站下车,接着往北走上几分钟,便可以看到这座别具一格的日冕型建筑。一眼望去,恢弘的主体建筑与阶前青铜甬道和圣火广场相映成趣,方圆交融,规整又极富对称美感。广场最南侧立着一块9米长的汉白玉题字碑,背后刻有朱相远先生所撰《中华世纪坛序》,激扬数百字,回望峥嵘往事,复盼锦绣前程,镌刻历史厚重感之余,也为对民族伟大复兴的展望添上几笔明快色彩,行文中带有一代人特有的家国情怀,承载着中国共产主义信仰的重量。这份信仰跨越一百零一载日升月落,立于四千多日夜岁月征程的尽头,如涓涓水流,由南湖的潋滟涟漪涌起,汇流五卅革命者不屈的血泪与汗水,淌过八七会议中张张坚忍的面容,映着泸定桥头被烈焰擦亮的凛然刀光,渗入平型关烈士以身为炬的英勇与辽沈战役中解放军慷慨赴国难的赤子雄心,最终奔入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洪流,滋养一代代华夏儿女砥节砺行,奋勇向前。我不由得回想起年迈的外公对我诉说部队往事时的神气与感慨,有几个瞬间,他似乎又变回了十几岁的年轻战士,怀抱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对美好新中国的希冀,时刻准备为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生命。信仰的力量淬炼了他,支撑他走过战争的残酷与流离的苦难,引领他不断向前,一如引领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老人在昏暗灯光下的轮廓最终变幻成了记忆中一道虚化的影子,许久没有再见外公,我一时之间有些想念他,也想念我阔别已久的故乡。

 

生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辽宁人,我人生的前20年都生活于此。随着年龄增长,出于对外面世界的好奇,我同身边大多数好友一样,选择奔赴海外继续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毕业后走走停停,在上海北京辗转工作几年,最终在父母亲友的期许和情怀理想的驱动下,回到了我的家乡——辽宁大连,从格子间走向三尺讲台,成为了一名高校教师。漂泊在外数年,我十分乐于看到家乡每一处积极的改变,从跨海大桥的正式通车、金州湾海上机场的筹备、大连湾海底隧道的积极建设到推动创新的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提出,印象中这个以“浪漫之都”闻名的海滨小城,也开始以全局视野着眼经济韧性,关注发展质量。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情系辽宁,多次赴辽实地考察,剖决如流,为辽宁未来的发展引航定向。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踏入辽宁,振兴辽宁这一议题被再度引入全国视野。产业转型背景下,辽宁在十几年间似乎只给众人留下一个落寞的背影,但昔日“长子情怀”犹在耳畔,无数辽宁人用自己的忠诚担当、创新实干与奋斗自强撑起发展的脊梁。依托东北老工业基地雄厚的技术实力与得天独厚的地位优势,辽宁持续深耕机车机床、军工、医药化学、软件服务进出口外贸等领域,直面东北亚,成为我国对日韩俄的重要贸易窗口。日益建设完备服务全球的软件服务及开发中心、逾全国70%的进口冷链承载量、我国第一艘航母 辽宁舰的完美交付、大连化物所新一代煤制油技术的创新产出无一不是对辽宁实力与发展潜力的印证;新冠肆虐时期,医护训练有素赶赴疫区无私救援、人民慷慨捐赠坚守支援岗位一线更是辽宁人民用实际行动对新时代“辽宁精神”的真诚表达。

 

恰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初现之际,作为青年教师,无论何时,我们都不应忘却镌刻于灵魂之上的鲜红底色,以德立教,在增强专业知识教育之余,指引学生于意识形态林立的新时代坚定信仰,不改初心,铭记历史,继往开来,遵从时代新秩序的引领,为国家的伟大复兴点亮星星之火。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