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历史之旅» 友谊塔:世界上有一种鸟叫和平鸽(六)

友谊塔:世界上有一种鸟叫和平鸽(六)

旅顺口的龙河上,有一座老桥。此桥建于日治时代,最早叫日本桥,后来改叫解放桥,过了解放桥,就是横贯太阳沟的友谊路和斯大林路。在两条路东端的交会处,有一片绿色浓郁的街心公园,园中矗立着一座苏军当年建的高塔,名字也是苏军自取:胜利塔。1955年3月开工,两个月后,就是苏军撤离旅顺口的日子。

建造友谊塔是中国政府的动议,而且由中国设计和施工,建造胜利塔是苏军的动议,当然由苏军设计和建造。胜利塔高四十五米,超过友谊塔一倍,它也因此成了太阳沟最高的地标性建筑,远远就能看到它镀金的塔尖。

 

彼时,在苏军眼里,胜利或许不只是一个艺术性的主题,更是一个政治性的字眼。小小的太阳沟先后建了两座高塔,在它们的背后,谁敢说不是一场无声的博弈呢?

胜利塔的塔身呈五角形,用花岗岩砌筑,而不是汉白玉。塔的基柱,由五根六角柱和十根八角柱构成,这么高的塔,的确需要柱子的力量。塔内,有水泥阶梯一百七十八级,可盘旋直通塔顶两层平台。在塔顶,净高十五米的铜制镀金塔尖上,镶饰了一颗被金色稻穗环绕着的红星。在今天的莫斯科,斯大林时代的高层建筑顶端,都有这样一颗红星,这是典型的苏联范儿,也是苏维埃固有的符号。

在塔身的下部,我看到了一块铜板,走到近前细看,上面刻了中俄两种文字:1945年8月,英勇的苏联武装力量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精锐部队——关东军,并在中国人民武装部队配合下,从日本侵略者手中解放了中国东北。在塔身南侧,也刻了一行字:苏中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万岁。 

胜利是友谊之母。这一点无庸置疑。所以,在旅顺口的太阳沟,胜利塔与友谊塔成了两道互为诠释的风景。外来者到旅顺口观光,这两座塔都是必到之处。在苍松翠柏的环绕下,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它们站立在那里,就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其实,这两座塔都是为苏军撤离而建。只是中苏防务交接的时间,却和毛泽东访苏一样,好事多磨,一波三折。在当年的那个协定里,撤军的时间最迟是1952年末。可是,朝鲜半岛突然爆发了战争,美国以联合国军的名义借机出兵,并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好在毛泽东认为天下并未太平,不可马放南山,提前就已向斯大林提出建议,把苏军撤离旅顺口的时间后延。

1954年9月,即朝鲜战争尘埃落定之后,中苏才就撤军问题再一次磋商。于是,全世界都看到了《关于中苏会谈的公报》和《关于旅顺口海军根据地问题的联合公报》,全世界都知道了一个消息:苏军最晚将在1955年5月31日前撤离旅顺口。比原定的时间,推迟了三年。

1955年,中国和世界发生了太多的事情。这一年,国际上召开了万隆会议,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也是第三世界崛起的开始,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政治面貌和国际关系格局。可是,克什米尔公主号客机自香港起飞,它要前往雅加达然后转赴万隆,却在北婆罗洲沙捞越的上空爆炸起火,机身坠入海中,机上人员全部遇难。这一年,大陆发生了胡风事件,这是建国后第一次文字狱,受此案牵连的文化界精英数以千计。这一年,我军实行了历史上的第一次授衔,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有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在旅顺口,这一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苏军大撤离,一是辽东半岛大演习。

苏军撤离的序曲很长,因为有太多的活动,与撤离有关。2月24日,是苏联建军节。在此之前,中国政府向旅顺口派来了慰问团。专列抵达旅顺口当天,空中还飘着零星的雪花。中国慰问团不顾一路的疲劳和寒冷,专门去军营看望了苏军部队,并在旅顺口礼堂召开了慰问大会。前一天,慰问团还全体出席了中苏友谊塔的奠基仪式。4月15日,中苏两国海军防务交接签字仪式,在基地水兵俱乐部前的大操场举行。这一天,旅顺口晴空万里,水碧天蓝,港内所有的舰船上都挂满了彩旗。中苏两国海军官兵列成了一个个整齐的方队,他们在一片庄严肃穆的气氛中,见证了两军代表在《辽东半岛协议地区海军防务交接证书》上签字的全过程。

《交接证书》上这样写道:

苏联海军已将辽东半岛协议地区之海军防务移交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并自1955年4月15日24时0分起,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旅顺基地首长负责该地区沿岸之防务。

两军代表互交签字文书之后,军乐队奏起了苏联国歌和中国国歌。与此同时,苏联的国旗缓缓降下,中国的国旗冉冉升起。也就在这一天,国务院发出电令,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接收旅顺口防务部队番号: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旅顺基地。

这是需要美酒和鲜花的时刻,旅顺口终于回家了。自1898年3月,宋庆率毅军离开旅顺口,到共和国海军进驻旅顺口,整整过去了五十八载。命运多舛的辽东半岛,终于重新有了中国军人的身影。我想,这一刻,旅顺口的心跳一定非常快,因为它有五十八年的空白呵。

古港。重镇。要塞。基地。这是旅顺口的地理,也是旅顺口的履历。不论哪一种角色,其实都在说明它与海的关系和渊源,以及它的不可复制性。我不知道,除了这几个角色,这几种功用,旅顺口还能是什么。

也许是想检阅一下苏军撤走后的防务,也许是想向世界证明一下中国军队的实力,1955年11月,毛泽东决定在辽东半岛举行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演习。这也是共和国第一次三军联合大演习。

 

在我看过的书里,有一张中国高层领导观摩大演习的照片。在这张照片上,有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聂荣臻、徐向前的面孔。建国以后,旅顺口第一次接待这么多高干,看上去是来观摩军事演习,其实是一次集体大亮相。他们当中,有几位穿着崭新漂亮的元帅制服,因为就在两个月前,毛泽东在中南海刚刚给他们授予军衔。这是共和国的第一次。这次三军大演习,将在第一代元帅们的操控之下完成,这也是共和国的第一次。此举显然是在告诉全世界,中国已经有了一支正规化和国际化的军队。

这次大演习,中国还请来了苏联、朝鲜、蒙古、越南的军事观察家。演习的主要目标是抗核武器、抗化学武器、抗海上登陆。抗核,是因为美国往日本扔过原子弹;抗化,是因为日本在中国用过化学武器;抗登陆,是因为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获胜者都在辽东半岛上岸。正因为如此,中国军队要练好过硬的本领,以便在将来的战争中,拒入侵者于国门之外。

据说,大演习是叶剑英元帅提出来的,而他也是这次大演习的总指挥。当然,旁边还有苏联军事专家给他现场支招,这里毕竟是苏军接管并驻守了十年的地方,大演习的武器和装备,也有许多是苏军作价之后卖给中国军队的。然而,闪烁在元帅们眼神里的激动和惊奇,至少让我看到了一点,小米加步枪的时代结束了,他们今后所要面对的不是一个国民党,一个蒋家王朝,而是整个世界。

在辽东半岛搞三军大演习,海军当然是主角。海军指挥部没在旅顺口塔河湾的东山坡上,当年这里曾打起了一片绿色帆布质地的军用帐篷,观看大演习的元帅们则站在南昌舰指挥台上,基地司令一声令下,辽东半岛抗登陆演习就在塔河湾海面上拉开大幕。不知为什么,这么重要的一个事件,在塔河湾却没立起一块留给共和国军史的纪念碑。

不过,看到元帅们观摩演习的合影照片,我忍不住就想起了另一次大演习。那是甲午战争前,李鸿章来到旅顺口,他与光绪皇帝的父亲醇亲王一起,看北洋海军历史上最浩大的一场海上阅兵。许多外国观察家应邀前来观摩,也留下了好多现场照片。李鸿章以为,这场大阅兵一定会震慑住那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却做梦也没想到,这是他最后一次来旅顺口,也是北洋海军最后一次大阅兵。两个月后,甲午战争就在海上打响了,被李鸿章赞为深固不摇的北洋军港,只守了一天就陷入日军之手。在诟病李鸿章的文章里,史家们毫不客气地指出,甲午年春夏之交的军演纯粹是一场秀,海上打靶其实被做了手脚,李鸿章和醇亲王却被蒙在了鼓里。也是,连炮弹都是掺了沙子的,又有什么假不能做呢?

我想,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共和国的元帅们应该了如指掌,痛心疾首。其实,共和国海军大演习的地点,就在北洋海军打败仗的旅顺口,我只是不知道,在这些元帅们的心中,是否涌动着位高不敢忘忧国的激情与慨叹。有一点我敢肯定,以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断不会相信,自此以后,天下只有友谊,没有战争,天上只有和平鸽,没有战斗机。

编辑: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