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母校新闻» 【我与外贸的故事(3):我的选择】讲述人 王颖

【我与外贸的故事(3):我的选择】讲述人 王颖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4-15

 大家好!我是王颖,我是1993年来到外贸学院。

人的一生中会面临很多次选择,选择心仪的大学、喜欢的专业,热爱的工作、相爱的伴侣以及退休后的生活。选择没有对错,只有你喜欢或者不喜欢。高中毕业时我面临人生中的第一次选择,是到区法院工作还是继续考大学,我毫不犹豫选择了大学之路,因为我的梦想就是上大学成为一名人类的工程师;在大学毕业时我在沈阳和大连做选择,我选择了留在辽师大工作,因为我喜欢大连。199312月是我职业生涯中又一次选择,从辽师大调到辽宁省对外贸易学校,我当时不知道这次的选择是对还是错,我跟着我的感觉做了选择,成了一名外贸人,这一干就是近30年了。在30年间我由一名助教成长为教授,获得了辽宁省教学名师荣誉称号;我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系主任、党务干部、二级学院院长,学校的出资人之一。

当时的学校是隶属于辽宁省经贸厅的重点中专,有中专中的小清华的称号,校址位于沙河口区杨树沟,占地面积较小,但依托外贸行业,教师的工资和待遇都是比较好的,可谓是小康。吕红军校长那时就是全国优秀教师、最年轻的副校长。当时的经贸厅领导与时任王万义校长和吕红军校长一直都有一个愿望,就是在辽宁省办一所外贸大学。但原校址杨树沟只有弹丸之地,要办大学是不可能的。对于办外贸大学,有些教职工是不赞同的,认为学校的待遇和招生都很好,干啥要跑到艰苦的地方去办学,况且国家还不给投入,需要学校领导自己想办法筹集资金。1995年校领导组织全校教职工开展了学校发展的大讨论,统一思想。1996年提出了“异地造学”的思想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怀揣着办外贸大学的梦想,校领导走遍了旅顺开发区的每个角落,在世达集团董事长方世纯的引荐下,学校选址旅顺开发区方家村。199746号开工,当年104日第一批新生入校。1999年学校升专科,2000年时任王万义校长提出“西部转移”的战略,学校主要行政人员迁到旅顺,2003年与辽师合作招收第一批本科生,2005年开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

学院发展的第一个10年是我们“异地造学”最艰苦的10年,这10年中我们经历了太多的困难。为了建设筹集资金,王书记、吕校长带头,教师们掏空腰包集体入股;为了让新教师能及时落户大连,吕校长忙前忙后,不顾身体;为了保证招生数量,吕校长挂着吊瓶奔波在招生路上;为了保证教师工资,吕校长亲自出去借钱;为了保证图书馆按期交工,王书记带着后勤人吃住在工地,连着三天三夜不合眼;为了保证月明湖建设的质量,王书记头顶烈日和后勤人一起奋战在一线,不认识他的学生还把他当成了电工;为了保证教学,部分教职工克服困难住在宿舍的顶楼,一周只能回一次家,艰难的环境没有洗澡的地方,王书记就开着他的“桑塔纳”,分批把老师们送到铁山洗澡...最艰苦的10年就这样一步一步走了过来。

2006年学校经历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当时的国家政策要求国有中专学校要与民办本科学院剥离,我当时再次面临选择,那时的学院依然艰苦,还有3000万的银行贷款。是保住铁饭碗回到轻松的中专学校还是留在学院,我确实有些犹豫,面对艰难的选择心理压力很大,还偷偷地哭了几次。但我实在舍不下这里的一草一木,这里留下了我们辛勤的汗水;我舍不得这里的一栋栋教学楼,我是看着它一点点建起来的,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地长大,我更舍不得校领导,他们待我如亲兄弟姐妹一般。经过反复地思考,我选择留在了这里,继续奋斗在我喜欢的这片热土上...时间荏苒,转眼我到了退休的年龄,原本的我也可以选择去南方,过上边工作边旅游的安逸生活,但是我深爱这里,这次,我毅然决然的选择留下,继续放光发热,和大家、和学校一起向未来!

我无悔我的选择,我骄傲我的选择,我爱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这里有我热爱的事业和喜欢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