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思想建设> 思想之窗> 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案

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案

经贸学院    [2004]党字    第7号    王万义签发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学院改革发展的大局,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广泛开展“讲团结、讲进步、讲改革、讲奉献”的思想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现制定以下方案。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学院快速发展的前提。所谓校园文化是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观念、心理素质等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管理文化的综合体现。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反映高校师生员工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它社会群体,并具有高校校园特色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是维系高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必然要求高等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中发挥传播、弘扬、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作用。高校的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很高的辐射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有力促进社会文化向高品位、高层次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而推动先进文化的发展。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校园文化建设是落实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实现潜移默化中陶冶人、熏陶人的目的,它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起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将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的活动载体,营造出鼓励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校园文化氛围,直接地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宗旨,以锻炼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为重点,营造科学、文明、健康、高品位的文化氛围,促进学院优良学风的形成,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一代新人。

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是:

1、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相结合。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局势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世界范围内科技、教育竞争,尤其是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国外敌对势力加紧推行“西化”、“分化”和和平演变战略,各种思想对青年学生产生多种影响。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成为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重要问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各种思潮和文化现象,吸收和借鉴一切优秀的文化,不断丰富自己,同时坚决抵制一切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影响。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思想建设相结合。

2、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相结合。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其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精神文化是指学校长期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它隐含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它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实质性的、根本性的组成部分,它是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意义,职能作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互依托。精神文化建设为物质文化建设提供指导,物质文化建设成为精神文化建设的载体。他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搞好物质文化建设,更要突出精神文化建设的意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

3、校园文化精神的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我校近四十年的办学历程中,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外贸精英,有利地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积累了宝贵的办学经验,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深厚的文化理念,形成了“讲团结、讲进步、讲改革、讲奉献”的良好氛围。学院严谨求实,勤奋进取的治学风格;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创业精神;锐意改革、不断创新的工作作风;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构成了我院校园文化的精神主流,是我院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激励我院师生奋发进取。我院目前正处于升本的关键时期,改革和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还需要全院师生继承和发扬学院优良的校园文化精神,在学院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创新校园文化精神,为学院上台阶、上层次做贡献。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内容非常丰富,结合学院实际,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1、校园的物质文化。校园物质文化主要包括环境文化、设施文化、装饰文化等。环境文化主要是指校容校貌,如校园的建筑和布局,室内外的绿化、美化、净化等。设施文化主要是指教学设施和办公设施等。如现代化的实训中心、教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大学生文化活动中心、体育馆等。装饰文化,主要指传播特定精神文化的某些载体。

2、校园的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主要包括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观念文化主要是指校风、教风和学风。学院的校风是“讲团结、讲进步、讲改革、讲奉献”。“四讲”已在师生员工中深入人心,成为大家的行为准则。学院的教风是:“热爱教育、甘当人梯、诲人不倦、奉献爱心、严谨治教、忠于职守”。学风是“尊师、勤学、俭朴、守纪”,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做到思想觉悟高、文明风尚高、学习质量高、健康水平高。制度文化主要指师生思想和行动的准则。

3、校园的活动文化。校园活动文化是指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的各类卓有成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可分为以下五类:一是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进公寓、进社团”工作。二是开展政治类活动。组织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三是组织科技类活动。把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通过第二课堂使第一课堂的知识得到进一步消化,并进而转化为技能。四是开展文体类活动。文化体育活动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重要作用,既可使学生增添生活乐趣,又锻炼了身体。五是广泛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学雷锋、做好事、树新风、创造良好的校风,弘扬校园精神。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1、载体建设。

1)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广泛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课堂,增强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开好“两课”等政治理论和思想教育方面的必修课,进一步加强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

2)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兴讲文明之风。要按照《纲要》的要求,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广大师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广大师生,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广大师生,以优秀的作品鼓舞广大师生,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

3)坚持举办校园艺术节,读书节等大型校园文化活动。每年制定一个活动主题,最大限度地吸收全院师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中陶冶广大师生的情操,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

4)以各形式的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竞赛活动,举办每年一次的运动会,增强教职工的身体素质。每周一至周五,定时组织健身活动,举办教职工乒乓球比赛,以促进教职工的身心健康。

5)不断强化教风学风校风建设,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继续开展向“吕红军同志学习”的活动,继续开展“十大模范人物”评选、“优秀党员”、“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先进工作者”评选等活动,以此带动优良教风学风校风建设。

6)进一步扩大“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磨练意志,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的能力。

7)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高雅文化进课堂”活动。聘请著名艺术家、社会学家、作家到学校作讲座。大量开设艺术类选修课,多点、多面、多层次地进行艺术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艺术素质,提高校园文化的整体品位。

8)举办学术文化研讨会。经常举办各种学术文化研讨会,为广大师生提供学术、文体和思想交流的机会,促进学术、文化和思想的传播和辐射。

9)重视和加强网络建设,创建以网络为载体的校园文化新模式。要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使网络成为永远敞开的德育课堂。

10)加强学院内各种传媒的建设。要办好院报,使它成为广大师生了解学院的发展动态,传播校园文化的载体。要加大对广播站的投入,改善节目质量,充分发挥广播宣传及时、覆盖面广的特点,把它建设成广大师生关心关注的媒体。

2、阵地建设。

1)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建设。制定我院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规划,在现有文化基地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新建,建成大学生活动中心,加快新体育馆和游泳馆的建设速度。在现有大学生合唱团的基础上,成立大学生艺术团,传播普及高雅艺术。

2)学生实训基地建设。要加快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实训创新教育基地的建设,营造创新教育环境,推动和鼓励学生在基地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既要培养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也要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3)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巩固已建立的校级社会实践基地,加强学校与这些基地的合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辟新基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各系(部)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建立本单位的社会实践基地。要把社会实践按照专业化、社会化和制度化的方式运作。

3、制度建设。

1)建立文化素质教育评价制度。我们要建设文化素质教育评价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个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即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要正确把握文化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科学地设定文化素质教育的评价指标,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形成个性化的学生鉴定,激励学生张扬个性、完善自我。

2)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定期研究议事制度。学院党委每年至少有一次专题会议,听取汇报,研究现状,解决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定期就广义校园文化和我院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研究,谋划我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思路和趋势研究,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和规划,形成完善的研究议事制度。

4、环境建设。

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不但体现在精神面貌等软件上,还体现在环境建设等硬件上。一个能够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激励、陶冶、益智、健体、美育等作用。我们应站在环境育人的高度,充分认识环境建设对学生人格培养的影响。按照绿、静、美、安的目标搞好校园整体环境建设。要搞好校园整体规划,注意校园主体建筑的设计和布局,楼房之间的协调和美观,校园的绿化与管理,要进行总体设计,分步实施,提高树木花草的质量,逐步形成庄重、典雅的现代化的高校格局。要搞好校园内文化景观的设计和建设,建设一批主题雕塑和主题园林,搞好校园亮化工程。要结合学院的快速发展征集学校箴言、校歌,建立有较强艺术性和较强人文色彩的标识性建筑、景点,统一规划全校的海报栏等宣传窗口。

5、组织领导。

组建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党委书记、院长王万义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吕红军任副组长。其他学院领导、党办、院办、团委、学生处、教务处、总务处及各系部的负责同志为组员。领导小组每学期例会一次,分析形势,查找问题,采取措施。小组成员分工负责,抓好校园文化的软硬件建设。

6、计划安排。

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总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打基础阶段,从1999年至2003年,主要任务是全方位打牢校园文化的基础,如每年开展3月5日学雷锋活动、5月4日青年节、“七·一”党的生日、9月10日教师节、“十·一”国庆节及“一·二九”长跑活动等,每年确定不同的活动主题。第二阶段,为全面提高阶段,从2004年到2007年,主要任务是全面提高校园文化的水平,如图书馆达到省内一流高校水平。第三阶段,巩固发展阶段,从2008年到2010年,形成自己的特色,如实训中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各部门要根据分工和学院总体规划,制定出工作计划,上报党委办公室。

 

 

 

2004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