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朋辈群体在心理健康宣传、危机识别、情感支持中的独特作用,本学期以来,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开展了第十五届朋辈心理辅导员技能培训。通过48学时系统化课程,累计培养600余名学生骨干,覆盖心理委员岗位素养提升、心理沙盘技术、团体行为训练及元认知干预技术四大模块,为校园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注入新动能。
聚焦岗位职责,筑牢危机干预防线。3月5日,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主任徐伟教授面向全校224名心理委员,开展“岗位素养与危机实务能力”专题培训。通过解读国家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徐伟教授强调心理委员作为四级网络体系的关键节点,需切实履行“宣传员、观察员、支持者”三重角色。结合典型案例,课程重点剖析心理危机识别技巧与朋辈访谈策略,引导学生掌握“倾听-共情-转介”标准化流程以“阳光心灵使者”身份,成为同学身边的温暖守护者。
沙盘赋能寝室,探索和谐共处之道。 3月10日至11日,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王云峰教授为了2024级84名心理委员开展了“塑造健康人格,构建和谐寝室”的沙盘技能培训。从“摸沙冥想”“无主题沙盘”到“自我人格沙盘”,同学们通过非语言表达探索潜意识,在沙具摆放中完成自我认知与接纳。本次培训为心理文化节之“寝室文化建设沙盘体验活动”储备了培训人才,进一步落实公寓文化建设的“生活的课堂,人格的考场”理念,助力学生实现“内在和谐”向“人际和谐”的转化。
实践驱动成长,锻造团体行为训练精兵。本学期,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面向大学生心理协会骨干开设了团体心理行为训练技术培训课程,共有80名心理协会骨干参加了本次培训。课程围绕“团队建设、沟通协作、创新思维、合作共赢”四个单元主题,通过4周共16学时沉浸式体验教学,打造了“理论讲授-活动设计-实操演练”闭环的教学特色。通过培训,同学们已具有承担新生适应性主题心理行为训练、室外素质拓展等心理行为训练活动的能力,成为心理健康第二课堂的中坚力量。
解码潜意识,培养元认知智慧。依托省级一流线上课程《揭开潜意识心理的奥秘》,通过“线上学习+线下案例研讨”的教学模式,完成了243名心理协会骨干的元认知干预技术培训。课程聚焦焦虑抑郁、学业压力、人际冲突、睡眠障碍等大学生常见心理议题,结合经典案例解析潜意识心理机制,并引入“暗示训练法”帮助学员掌握情绪管理与行为调控技巧。针对大学生四六级备考、考研等现实困境,王云峰教授从“情绪-动机-策略”三个维度提出了高效学习的心理干预路径,助力学生突破学习瓶颈,实现潜能开发。
通过系统化培训,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已全面掌握危机识别、沙盘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行为训练及元认知干预等核心心理应用技术,成为四级心理健康网络的重要支撑。未来,中心将持续完善“选拔-培训-考核-实践”培养链条,推动朋辈心理服务向专业化、常态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