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心灵鸡汤» 24小时改变你的人生[吉姆•哈特尼斯 内尔•爱思科林]――第19小时

24小时改变你的人生[吉姆•哈特尼斯 内尔•爱思科林]――第19小时

      

  第19小时

  从主人到仆人

  当世界上图谋私利的人太多了。他们的词汇里被“我”(主格)和“我”(宾格)充满。这些人的思想中从来不会有服务意识,除非他们的思想发生转变。如果你想发生态度上的转变,你就必须要对自己有一个新的认识,并愿意用爱和宽厚之心去对待他人。你将会发现,这种转变不仅对与你相关的人有好处,对你自己也很有利。

  一项惊人的研究更加明确地说明了这一点。旧金山医学研究学会的拉里•舍维兹(Larry Scherwitz)发现,心脏病与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舍维兹指出,“那些在会谈中最经常使用我(主格)、我(宾格)和我的(所有格)这些代词提及自己的人(也就是那些总在谈自己的人),更可能会得心脏疾病,即使在其它危害健康的行为得到控制的情况下。”

  成功团队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医学博士奥内西(Ornish)主任认为,服务意识在和解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压力、饮食与心脏》一书的作者奥内西博士说,许多心脏病患者认为自己是孤立的,这可能会导致压力和更多的疾病。他鼓励他们为别人做一些事情。例如,他曾经要求两位相互讨厌的病人互相为对方洗衣服。奥内西认为,这种无私的行为能够加快我们的康复进程。

  当你把自己看作是成功团队的一分子的时候,学习服务艺术就容易多了,因为成功团队不在乎谁得到荣誉。在体育比赛和音乐中的确就是这样的。有个人问一个著名交响乐团的指挥,他认为哪种乐器是最难演奏的。那位指挥想了一会,说:“第二小提琴。我能够找到大量的第一小提琴手,但是要找到一位能够充满激情地演奏第二小提琴的人就不那么容易了。而如果我们没有第二小提琴的话,我们就演奏不出和声。”

  问一问任何一位商业预测家,你就会知道,未来的工业增长不在于制造,而是在于服务。企业家威廉•莱尔(William Lear)博士(别人是这么称呼他的)曾经在自己的家中招待一位尊贵的英国客人。在晚上就寝之前,那位客人把自己的鞋子放在门口,希望有哪个仆人把鞋子擦一擦。

  第二天早晨,鞋子被打了蜡,擦上了鞋油,铮明瓦亮的。是查理博士自己做的。作为一个服务人员,需要有一颗爱心。圣•奥古斯丁的描述可能是最贴切的。当他被问道“爱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时候,他回答道,“爱有一双能够援助他人的手,爱有一双能够赶往帮助穷苦人们的脚,爱有一双能够发现痛苦和贫困的眼睛,爱有两只能够倾听人类悲叹声和痛苦声的耳朵。爱看起来就是这个样子的。”

  宽容与忘记

  很多人永远也做不到从主人到仆人的转变,因为他们拒绝宽恕别人。他们怀着个人恩怨,不懂得忘记过去的过失。一个人说“我可以原谅,但我不能忘记”的时候,实际上他是在说:“我拒绝宽恕。”

  就这个问题,作家和演说家约西•麦克多维尔(Josh McDowell)说过:“在我拒绝宽恕的时候,我实际上是在焚烧一座有一天我可能需要从上面通过的桥梁。”

  有些人似乎永远都不想学习宽恕。有一位年轻妇女一天早上去拜访她的一位正在喝咖啡的朋友的时候抱怨地说:“每次我老公跟我吵架的时候,他总是变得historical(拿过去说事)。”

  那位朋友打断她说:“你是不是说hysterial(歇斯底里)?”

“  不,我说的是historical,”那位女士回答道。“他总是提过去发生的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

这很好笑,但是这个故事却真有其事。我们的关系常常被以前的伤害所阻碍。

  如何解决呢?道歉。诺尔曼•温森特•瑞尔勒(Norman Vincent Reale)说过:真诚的道歉不局限于只是承认错误。道歉应该是对你所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已经伤害了某种关系的一种认识,而你很在意这种关系,想重修旧好并维护这种关系。

  伊利诺依的一位成功的经理有一个五字解决方案与之有所不同。当顾客或生意合伙人投诉的时候,他常常到他们的办公室或住处去跟他们见面,问他们:“原谅我好吗?”

  直接出自于公司经理的这几个字效力真是不同凡响。在几乎所有情况下,受害方都会接受道歉,而问题也就得到解决了。

  给予与索取

  个人改变开始于当我们不再谴责别人的时候。那些习惯于吹毛求疵的人实际上是在说,“我好象是为别人活的”。

  如果你想养成一种服务意识,你就应该将你遇到的消极的事情很快地抛诸脑后。正如一个阿拉伯谚语所说的,“把对你的冤枉写到沙地里去,而把发生在你身上的愉快的事情写在大理石上”。我们应该摆脱那些让我们的精神萎靡不振的怨恨情绪或报复念头,而坚持那些让我们精神振奋的感激和快乐。

  一个服务人员更多的是一个给予者而不是一个索取者。或许我们应该记得那位古代的国王,他要求把自己死后的尸体展示于众,手摊开着,手心里什么东西都没有。我们也应该有这种给予的态度。既然我们不能带走它,为什么现在不让别人去分享它呢?

  圣典中告诉我们,“就象他从娘肚子里出来的时候一样,他最终将赤裸裸地而回,就象他来时一样;而他不会从他的工作中带走任何东西,或许他可以用手拿走”(传道书,5:15)。

  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弗洛姆(Erich Fromm)在《爱的艺术》一书中,对其生命的全部内容进行了分析。

  对于富有创造力的人来说,给予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给予是权力的最高表达形式。在给予的过程当中,我可以体验我的能力、我的财富、我的权力。这种对升华了的生命力和权力的体验让我充满快乐。我体会到自己洋溢着爱心、自己在付出、自己在活着,并因此而感到快乐。给予比接受更让人快乐,不是因为给予是一种失去,而是因为在给予行为中存在着对我的生命价值的表达。

  我们必须注意到,真诚的服务和相互依赖之间是有不同之处的。如果你为他人做事是为了得到你自己的利益,那么你的动机来自于个人利益的需要。没有一种对自己的坚定的认同感,你很可能会变得容易依赖他人的认可。这不仅会妨碍你自己的发展,也会让那些你认为你在帮助着他们的人变得依赖于你从而变得没有责任心。这就是相互依赖。

  我们会相互承担责任,但是也有的时候,“让每个人检查自己的工作,他会因此而为自己感到快乐,而不是为别人”(迦拉太书,6:4)。

  一个真诚的服务人员会经常给予,而接受的人还不知道是谁给予他们的。有一天,一位密西里商人在机场让一个搬运工帮他搬运行李,他伸手到口袋里掏小费的时候,惊慌地发现自己没带零钱。

  “没关系,”那位搬运工一边说,一边搬着那位商人的箱子。“如果我不能不图任何回报地帮助一位朋友的话,我也就不配在这里工作了。”

  几个月之后,在圣诞节的平安夜,那位商人找到了那位搬运工的地址,驱车前往他家去。他敲响了门,一个孩子开了门。那商人说:“圣诞快乐!把这个给你爸爸。”然后他就走了。在一张没有署名的圣诞贺卡里面夹着五张一百美金的钞票。

  《塔尔穆德》(Talmud)中有句诗是这样说的,“给予的人不必总记着自己给予过;接受的人永远不该忘记自己接受过”。

   真心给予的人总会得到好报的。我们可以牢记古语中的这样一句话,“索取者吃得好,而给予者睡得好。”

   你可能经常会感到自己没有什么可以给予的东西。这是不对的。当你付出你自己的时候,你已经给出了最好的礼物。这比你期望的还要有益的多。戴尔•卡尔奈基说过,“你在两个月中通过处处为别人的利益着想所交到的朋友可能比你在两年中通过试图让别人考虑你的利益所交到的朋友还要多”。

   如果有一句你应该记住的话,那这句话就是:“需要我帮忙吗?”把每天尽量多问这个问题作为你的目标。这是成为一个服务人员的必经之路。

  对公司老板说:“需要我帮忙吗?”

  对街道的邻居说:“需要我帮忙吗?”

  对一个小孩说:“需要我帮忙吗?”

  甚至在听到回答之前,你就会得到很好的回报,那就是你知道自己是个给予者。这是一种两方面的治疗方法。

  有一位俄亥俄州的汽车经销商,每天早晨在去办公室之前,他总会在自己的口袋里放一些准备给出去的东西,可能是一支圆珠笔、一件小饰物或者甚至是一张十美金的钞票。随着这一天的进程,他会寻找某一个他觉得有资格得到这些礼物的人。“通过不断地寻找送出礼物的机会,我的一天会过得非常愉快,”他说。

  那些成功地做到从主人到仆人的转变的人知道它所带来的满足感。这也应该成为你的目标。

  以下是调整你今天进程的对照表:

  我的决定是否给他人带来的利益必给我自己带来的利益多?

  我是否成为了团队的一员?

  我是否会为别人的过错而谴责他们?

  我是否容易宽恕别人?

  我给予的是否比索取的多?

  我的行为是否体现出服务人员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