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读书心得
  • -
  • 第六届读书心得征文优秀作品赏析(6)

读书心得

第六届读书心得征文优秀作品赏析(6)

日期:2021-10-03点击率:

活着本身

——读《活着》有感

会计学院 2021级会计2班 孙梦菲

  《活着》是余华1992年的作品,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成为余华创作这部作品的契机。以从国民党统治后期到解放战争、土改运动,再到大炼钢运动,自然灾害为时代背景。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以及对生活乐观态度。书里说到“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而这句话就像是万里长虹的一滴墨,滴落心间,便浪涌肆起。这本《活着》触发了每一个读者对“活着的人生思考。

  主人公富贵,经历了从大富大贵到赤贫如洗的物质生活的巨大变迁,经历战争,经历多次运动给他带来的窘迫与不幸,更是亲手埋葬自己的妻子、儿女、孙子,眼看着一个个与自己亲密无间的生命消逝。风烛残年之时,满头白发的富贵坐在田埂上,靠着那头和他一样的衰老的老牛,平静的向人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其中,最令人心痛的便是富贵的儿子——有庆的死去。因为县长夫人生产时失血过多,有庆参与献血,但想不到的是,医院的人为了救县长夫人,直到把有庆的血都快抽干了才住手。而那个时候,有庆已经没了心跳。医院的人却没当回事,只是骂了一句抽血的人胡闹,就又去产房救人了。而令人心里除却愤怒悲痛之外,更心碎的是书里富贵的这句独白:“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洒满了盐。”化作一片轻薄而硬干的叶片,轻轻地划在心头。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这是富贵的真实写照。对于失去所有富贵荣华,失去所有亲人的他来看,在余华冰冷简练的笔下,竟没有透露出一丝悲凉和怨念。就像这句“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而卡尔维诺说“我会告诉你,你想知道的的东西,但我从不会告诉你真实。而余华用戏剧性的表达,告诉了我们一直都在避而不提的真实。”在死亡的伴随下,我们看到了活着的艰辛,但同时也看到了鲜活。让我们看见了活着本身的真实。那是时间的推移,也是七情六欲的放纵,是身体机能的逐渐萎缩,当然,也是精神的传递。

  “‘活着’作为一个词语,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喊叫,也不是来自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这句话,不仅仅是照应富贵的人生,而是当代我们每一个人。去在生命里感受自己的感受,就像生活是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人的看法,同时也不属于旁观者的唏嘘。富贵的活着,展示着坚毅,展示坦然,展示乐观,展示忍受,展示人连接生死里的一份明朗。在别人跌宕起伏的一生中,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勇气是,失去一切后,依然对明天充满着期待,而我们应该存于世界上,依旧鲜明努力的活着。

  这部作品,是历史现实的一种深思。是对“活着”一词的诠释。而我所能从书里感受到的以及思考到的是活着本身或许是没有意义的,是我们能够赋予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