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中心新闻» 预约旅游需要协同发力

预约旅游需要协同发力

无预约不旅游,关键是建立旅游消费的习惯。总体上看,预约旅游可以减少拥挤,保障可持续发展,提高体验效果;有助于更好了解消费者,直接获取游客数据,有助于更多产品适配创新,也为无人预约时面向市场做好更多产品优化提供条件;也有助于更好安排供给,提前做好相关准备,不打无准备之战。

但预约旅游的目的是为了更高质量的体验,更高质量的发展,为此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建立更智能的票仓管理。预约的核心是方便旅游者而不是只是方便管理者,更不是一锤子工作,预约了事,是入园游客的智能管理,要科学使用,尽量不扩大化,目的应该是给消费者更多便利,满足更多游客游览需求。需要考虑团队票散客票比例分配、不同OTA平台比例分配、预约售票和现场购票的比例分配等问题。

第二,预约旅游的核心是优化供给,而不是限制需求。预约旅游的前提是容量测算,之所以预约是因为景区知名度高首位度高,知名度低的景区没有太大的预约需求,因此预约的目的不是“饥饿营销”(限制消费)。实际上预约只是强制压抑了需求,因此预约的背后还是要优化供给,尽最大努力提高接待能力和水平,做好景区空间优化、游客动线优化。高峰时期才有预约需求,要预约的时候也是需求量大的时候。因此,预约旅游不能忘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不是说说而已,在大众旅游时代更是如此。

第三,预约的入口要整合、规范、权威。太多入口增加游客担心,入口便利性不足不方便游客节约预约时间。前端预约和后端入园环节要配套,包括预约与非预约的入口分置,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效率。从旅游者购买习惯看,前端渠道应走向平台化,但平台要真正打通数据之间断裂现象,通过真正高能数据来辅助、赋能景区发展。

第四,预约之余要强化解说系统的全面改革优化。预约情况的实时发布、多渠道发布是发挥预约的引导作用、避免售票区拥挤的前提。预约只能避免拥挤,但不代表能够深度体验,不代表真了解、真理解、真认知。预约背后要做的是加强解说能力建设,加强体验场景消费场景建设。没有整个解说系统的革命性变化,预约并不能真正改变体验质量和效果。

第五,要梳理智能预约和线上数字化建设的关系。不要孤立、静态地看预约问题。之所以要采取预约的方式,是因为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建立在游客一定要进行在场消费,一定是对物理形态的实体资源的欣赏体验。而实际上欣赏时间、空间、形式都是可以突破优化的。如果线上体验方式建立起来并持续优化,那就意味着在地体验的需求减少了,拥挤程度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第六,要注意预约对消费者权益的影响。预约旅游特别是限时预约在某种程度上调整了游客的权益,比如全天票和半天票或小时票的价格是一样的,但游览权益是不一样的。因为减少了全天票的数量,相对就使得有些想全天体验的游客只能选择限时体验,相对于没有限时预约时的体验而言,是打了折扣的。这个变化需要引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