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中心新闻» 非传统旅游城市

非传统旅游城市

国民休闲诉求的提高为非传统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

在中国旅游业过去约40年的发展期间中,围绕着景区、宾馆、饭店为主要资源形成的景点旅游发展模式贯穿着中国现代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创造出了惊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呈现出了井喷发展的局面。一批有着顶级旅游资源,良好旅游业基础的传统旅游城市快速崛起。但是,旅游消费的不断优化升级,大众旅游朝着纵深方向快速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等这些新的变化同旅游业综合管理滞后、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的对立使得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已不再能满足新时代背景下旅游发展的需求。在这种新变局之下,旅游业如何转型升级,如何进一步发掘旅游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如何推动旅游业的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不仅成为了传统旅游城市的发展困惑,更成为了非传统旅游城市相关政府部门和旅游研究者们所关注的重要课题。

新的变化背后蕴含着新的发展机遇。处在大众旅游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旅游经济发展依然强劲。旅游休闲已经日益成为国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已经走进了大众生活而不再少数人的奢侈享受。收入的增长和物质需求在一定程度的满足让越来越多的国人对精神文化消费的需求迅速扩张,同时,人们更加注重旅游消费过程中的个性和多元化体验,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倾向于选择到非传统旅游目的地游览,这种在旅行中对差异化体验的追求和旅游市场需求不断细化的趋势更是为非传统旅游城市的旅游发展带来了全新契机。在新时代、新机遇、新方向下,非传统旅游城市的旅游发展值得关注。

非传统旅游城市的内涵及目前发展存在问题

(一)非传统旅游城市的内涵

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大量国外游客入境,国内游客的出游行为也逐渐频繁,在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下,我国的传统旅游城市形态初步建立。这些传统旅游城市的旅游发展相对悠久,拥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景区,旅游业的地位在经济发展中十分显著。这些传统旅游城市也是中国旅游业的最早一批崛起者,也是中国旅游业的支柱城市。

有学者曾对传统旅游城市的特征进行总结,他们认为传统旅游城市大多拥有着顶级旅游资源,这些传统旅游城市区域内的独特自然风景资源和人文风俗成为驱动游客选择其成为旅游目的地的最主要动因,形成了一批古城型、宗教型、山水型等的传统旅游城市;此外,这些传统旅游城市的旅游资源开发历史一般较为悠久,配套的服务设施也相对齐全,提供的旅游产品比较稳定,具有一定的城市品牌知名度,也培育出了相对成熟的客源市场,旅游业在城市财政中的作用十分重要,获得了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扶持,这些良好的旅游业发展基础往往使得这些城市作为了游客们的惯性选择。

传统旅游城市一般在市区或其近郊分布有一定规模、一些类型、一定知名度的旅游吸引物,很多传统旅游城市天然就具备了旅行目的地属性,在这个层面上来看,这种城市的旅游发展多是顺势而为,水到渠成。

与传统旅游城市不同的是,非传统旅游城市一般并不具备垄断性旅游资源和比较庞大的人口规模 。许多非传统旅游城市虽然也有着不错的区位条件和一定量的旅游资源、旅游基础,但与传统的旅游城市相比,其城市旅游竞争力偏低,知名度也十分有限,因此并不被大多数游客作为传统意义上的旅行目的地。

(二)非传统旅游城市旅游发展的现存问题

非传统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相对缓慢一般都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知名度高的吸引物,无法成为人们心中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以游客的到访为前提,没有游客“旅游活动”就无法开展。二是由于并没有优厚的旅游业发展基础,与旅游业直接相关的旅游配套行业和与旅游业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够完善。

非传统旅游城市很大一部分是传统工业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边境城市及其他特点不突出的普通型城市。具体来说,对于传统工业城市来说,这些城市由工业生产发展而兴起,第二产业一直是产业结构的主体,缺乏灵活性,长期的工业生产不仅仅会造成产业结构比例的失衡,还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情况的出现,这都是发展旅游业的不利条件 。如何促成城市形象的转型也是传统工业城市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对于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来说,虽然由于工业不是很发达,生态环境受到了良好的保护利于旅游业的发展,但同时交通太便利导致游客无法停留,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路过站”。如何挖掘旅游优势资源,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从而实现由“路过站”到“旅游目的地”的转变是其亟待解决的问题。边境城市的主要功能是戍边防御,一般地处区域的边缘,距离区域中心较远,经济发展往往受制于邻国的政治形势、我国与邻国的关系等外部因素以及自身经济基础等内在因素,往往基础设施较差、交通便捷度不够,游客可达性差,发展旅游业较为困难。普通型城市,往往没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产业依托性不明显、历史底蕴不够深厚,无法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城市旅游竞争力偏低,知名度也十分有限。因此如何打造旅游吸引物,提高城市知名度是普通型城市发展旅游主要面临的问题。

 

非传统旅游城市发展案例分析

(一)唐山---通过生态旅游战略引导传统工业城市转型

唐山是老牌的工业城市,“中国最早的水泥厂”、“中国最早的近代煤矿之一--开平矿务局,都诞生在这里。在人们的第一印象中唐山是一个工业城市,而不是旅游城市,缺少旅游品牌,这是其旅游发展面临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近几年唐山一直集中精力发展唐山国际旅游岛,该岛是工业氛围中的一个海岛、也是京津冀地区生态保持相对较好、离北京最近的一个海岛。通过打造唐山生态国际旅游岛,以促进消费升级推动唐山的城市转型,用生态和工业的强烈反差,来实现这种生态文明、工业、旅游业三者的融合发展,打造工业中的绿洲,对全国的工业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打造唐山生态国际旅游岛的具体做法有:一是在工业氛围中找战略,要充分尊重工业本体的氛围,体现出工业对本地全域旅游发展的技术支撑;二是利用温泉、北方的冰雪资源来充分发挥冬季的旅游的作用;三是借助工业的技术手段,创新5G的旅游产品;四是打造夜间旅游产品;五是利用全域旅游的概念来引导发展。通过主客共享的理念,营造美好生活,培育市民和游客共享的生活空间。

(二)蚌埠--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把路过站变为旅游目的地

蚌埠市位于安徽省的北部,淮河的中部,且正好位于我国南北分界线的位置,地理位置优越。蚌埠作为苏皖鲁豫四省交界的区域中心城市,与长三角经济圈紧密联系,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它是京沪铁路和淮南铁路交汇点、京沪高铁和京福高铁的交汇点,水运便捷,机场也在积极的修建之中。

蚌埠给大家的印象是高铁上的一个过路站,就是你坐高铁从上海到北京,会听到一个站名“蚌埠”,这是蚌埠在大部分游客心中的印象。但是蚌埠有垓下遗址,这是世界七大古战场之一,也是霸王别姬发生的地方,但由于宣传不到位,大家不知道;蚌埠也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有几千年的双墩文化遗址等等,但是广大的游客都不知道。如何挖掘旅游优势资源,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从而实现由“路过站”到“旅游目的地”的转变是其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通过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工程,提高蚌埠旅游品牌知名度。垓下遗址打品牌、水韵蚌埠塑造环境。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一是旅游氛围的塑造,通过“城”、“水”、“文”、“村”、“路”五大项目体系,构建主客共享的旅游氛围。二是,品牌的宣传推广,通过旅游品牌创意、旅游口号创意、结合种类多样宣传推广方式,转变广大游客的传统认识,把蚌埠当做一个旅游目的地,而不是一个过路站。其次,做好旅游服务配套,促进服务质量提升。完善接待设施打造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酒店、民宿等让游客住的下;做好特色吸引物体系建设,打造一批夜间旅游产品、美食街区、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等增强蚌埠的吸引力,让游客愿意来。充分发挥“交通+旅游模式,把路过的乘客变成留步的游客,从而在更大限度实现交通运输服务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以推进全域旅游的发展。

(三)丹东—民族文化挖掘、异国风情体验打造边境旅游目的地

丹东是中国海岸线的北端起点,位于东北亚的中心地带,是东北亚经济圈与环渤海、黄海经济圈的重要交汇点。丹东作为全国最大的边境城市,地处亚欧大陆桥头堡,是连接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家的主要枢纽。

丹东是个知名度较高的边境城市,但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其吸引力较小。由于产品单一以观光型产品为主,且当地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比如交通便利性差和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大部分游客去过一次之后,不会再去第二次。

丹东市是以汉族、满族及朝鲜族为主的多民族集聚地,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风土人情。作为边境城市,由于处于边缘地带、与邻国接壤,当地的文化特色保存完好,可借此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异国风情体验游,打造边境旅游目的地。

(四)临沂—提升城市综合软实力、增强普通城市吸引力,打造主客共享旅游目的地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因濒临沂河而得名,与江苏省接壤,东临黄海,西依泰山。临沂是山东省地级市,人均GDP位于山东省下游,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是典型的普通三线城市,既无特殊的地理位置,支柱产业也不明显,整体知名度不高,旅游业发展不温不火。如何提升城市知名度、打造旅游吸引物,吸引游客到访是其发展旅游业要面临的问题。

临沂市旅游资源丰富,有蒙山、沂蒙石林、临沭红石湖公园、世界最大铁质陨石、沂水地下大峡谷等自热资源,新村银杏、苍山大蒜、郑城金银花、天宝山山楂、天宝山黄梨等40多个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组成的独特农业资源。另外沂蒙山区是革命老区,有孟良崮战役遗址、大青山战斗遗址、青驼镇战工会旧址、华东烈士陵园、沂蒙精神等红色旅游资源。

作为普通城市的临沂需要先提升城市软实力,提升城市整体形象,让当地居民有休闲旅游的好去处,进而吸引外地游客到访,最终建成主客共享的旅游目的地。可开发山地旅游产品、乡村旅游产品、红色旅游产品等,通过构建丰富的旅游产品体系和完善服务配套设施,先让当地居民便捷的体验到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其次深挖当地特色,主打红色旅游牌,通过“沂蒙山区的沂蒙精神”提升临沂市的旅游品牌影响力,吸引外地游客。

总结和讨论:非传统旅游城市旅游发展路径

未来非传统旅游城市旅游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结合城市自身特点,找到当地旅游业发展的突破口。比如传统工业城市转型,可以从生态旅游战略着手,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旅游业。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可以通过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增强城市吸引力、知名度,并借助当地便利的交通环境,快速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边境城市可通过挖掘民族文化、打造异国风情体验产品,塑造出独具魅力的边境旅游目的地。普通型城市通过提升城市综合软实力,先吸引本地居民休闲旅游,接着吸引外地游客停留,打造主客共享旅游目的地。二是综合定位。非传统城市的旅游发展定位应该放在更大的背景里面去进行定位,以达到空间格局的优化、需求与供给的优化。要考虑到在整个区域旅游线路的作用,借力发力;要与其他旅游城市进行互补和联动合作,进而撬动整个旅游线路上的游客来自己的城市进行体验游。

近些年来,一些原本不属于旅游欣赏范畴的资源被陆续开发,如一些新兴的工业资源、社区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等的发掘缩小了非传统旅游城市在旅游资源方面的竞争劣势;国家层面上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为非传统旅游城市进一步发展旅游接待创造了良好条件;便捷的网络信息和出行条件以及游客们越来越追求差异化体验的心理也都为非传统旅游城市在全域旅游大发展的背景下创造了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传统工业城市、交通枢纽城市、边境城市、其他普通型城市为代表的非传统旅游城市,增强了通过发展旅游业来优化产业结构,为经济增长创造新动力的信心。未来非传统旅游城市也很有可能把旅游业发展成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