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历史之旅» 书库:文化的拥挤与空荡(二)

书库:文化的拥挤与空荡(二)

4月的一个下午,风很大,空气很干,我去了旅顺口的太阳沟,并直接找到了洞庭街12号。去这条街得走一段由南而北的上坡路,洞庭街就斜横在半坡上。站在街头向南望去,可以看到旅顺口深蓝的海。我想,罗氏把宅院建在这里,也是因为这里既避风朝阳,又是观海的好地方吧?

沿街向前走不远,就看到了照片里那两座陈旧的欧式建筑。它们前后错落,各自独立。我知道,前面一座是罗氏故居,后面一座是罗氏的书库。中间那块空地,既是书库的前庭,也是罗宅的后院。单看这样一组建筑布局,就能感觉出罗氏当年是有意将书库与住宅隔开。以男主人的角色,为的是防火和安全,以读书人的心怀,求的则是纯粹和宁静。

我先去了罗氏故居。这是一座两层高的灰色小洋楼。上个世纪20至30年代,这种和风欧式的民居建筑,在大连市内和旅顺口比比皆是,几乎成了一种流行的风景。罗氏故居不是单体,而是一组。小洋楼居中,左右还有附属于它的许多间欧式坡屋顶洋房,从楼与屋的相互簇拥就可以想见,当年这里住的是一个几世同堂人丁兴旺的大家口。

楼门前的石阶很高,这是地势的关系。罗氏晚年住在这里,不知他出入家门是否感到了不便。反正我拾级而上的时候,都有些呼吸不匀了。站在门前,想极目远望,却见楼前刚刚盖起了一片花园小区,看海的视野被阻挡了。确切地说,罗氏故居在洞庭街一巷12号。小巷南侧就是崭新的花园小区,小巷的北侧只剩下这座破旧而孤零的罗氏故居。

住在这个小城的老人,都知道旅顺口当年住过一个罗振玉,对保留至今的罗氏故居,他们仍然叫它罗公馆。其实,罗氏早在1940就病故了。五年后,当苏联红军以解放者的姿态进入旅顺口,罗氏故居与所有可以占用的房屋一样,都成了苏军的战利品。十年后,中国军队接管旅顺口,罗氏故居也随之转手。然而,它仍是军产。只是不知从哪一年开始,这里变成了海军某部下级军官的家属宿舍。

也许因为房间太多,楼上楼下住了数不清多少家。这是一个没人管的地方,住在这里的大概官阶太小,楼内的卫生很差,走廊放满了破烂的物什。因为是白天,楼内没有一点人声,每一扇屋门都严严地关着,而且每家门上都挂着一把明锁,让我想起了70年代的集体宿舍。因为看不见房间里面,我在走廊里兀自发了一阵呆。

记得来之前有人告诉我,罗氏故居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可我发现它的内外墙和门窗没有一点修缮过的痕迹,楼门前也没有文物保护单位铜牌或石碑。门洞是敞开的,楼梯也是敞开的,我很容易就走了进去,也很容易就走出来了。

楼门前,一边有一棵高大的银杏树。我知道,这是罗氏当年所植。罗继祖曾在书里写过这座故居,他说:因地段狭窄又分成几个小院落,每个院子窗下都种点花树,因为祖父很喜欢种树种花,住宅西楼院内种过几棵龙爪柳和一棵大樱桃树,墙上满是爬山虎,西楼大门头上种的是一架紫藤。……

这是罗公馆当年的景象。藤树互缠,花草相衬,推窗便有荧蝶飞进。如今,那片曾经的葱茏都衰落了,只剩下了两株亭亭如盖的银杏。在4月的下午,它们的存在,让天上的风刮得更响。

编辑:张琦